探秘霭里:山水与诗意交织的人间仙境
在安徽南陵,藏着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霭里村。2007年,原烟墩镇的格里、格外两村合并,便有了如今的霭里。这里云雾常绕,仿若人间仙境,“霭里”一名,既有云中山雾之美,又被赋“爱你的地方”的浪漫寓意,满是温柔。
翻开点校本(民国)《南陵县志》,“格里山,县南七十里,两山夹行,延十五里不断,如画格然”。以山峦为界,山南是格里,山北为格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地图,也印证了这份独特的划分。
村中传说故事
霭里村内的小格里风景区,姑嫂峰并肩而立,那是姑嫂二人在牛娃坠崖后,因无尽思念与守护之情,化作的永恒守望。
仓里村的母子井,明代始建,大旱不枯,杨家扩建,解了全村饮水之急。五百多年来,村民谨遵“小井饮水,大井洗浣”的村规,传承着淳朴民风。
碧山组的诗仙桥,连接着古今。李白访汪伦途中,在此受热情迎接,留下《山中问答》,诗韵悠悠,流传千古。
小格里还有一系列与罗隐相关的地名。这位唐末五代的大才子,长眠于此。罗冲、罗坟、罗家庙、罗峰、罗家大塘,每一处都藏着对他的纪念。
村中名人故事
诗仙李白,是霭里的贵客。在诗仙桥,他被胡村村民的热情打动。又为听蜀僧浚弹琴,登上盐石山。“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琴声悠悠,暮色沉沉,思乡情浓。
罗隐,也与霭里紧密相连。虽仕途坎坷,却在文学上留下璀璨光芒。《南陵县志》记载着他的墓址,霭里的山水铭记着他的足迹。
村中诗句
提及霭里村的山水,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动人诗篇。清代诗人刘开兆的《格里归途望池州诸山》:“乱峰矗矗势嶙峋,夕照催归马上人。不必更临秋浦地,果然山逼画屏新。”描绘了格里山的错落有致、壮美如画。
诗仙李白也与霭里村有不解之缘。“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琴音沉浸其中,也让我们感受到霭里的诗意与宁静。
而李白另一首《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更是道尽了霭里的悠然。
村中美食
来霭里,一定要尝尝霭里八大碗。每桌八人,围坐在八仙桌旁,桌上八道菜用大碗呈上,摆成八角形,仪式感满满。
老鸡汤醇厚滋补,每一口都是家的温暖;红烧鱼鲜香嫩滑,尝出生活的鲜美;霭里小炒清爽可口,满是田园的清新;狮子头肉质紧实,咬下是满满的满足;仓里子糕软糯香甜,是甜蜜的乡愁;红烧肉肥而不腻,是舌尖的享受;粉蒸肉香糯入味,散发着谷物与肉香的交融;红烧蹄髈软烂入味,让人回味无穷。霭里八大碗,是霭里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
霭里村,这个山水与诗意交织的地方,每一处都藏着故事。这样的世外桃源,你心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