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政要闻

【红色地名故事】惠生堤

阅读次数: 编辑:叶亚运来源:芜湖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4-09-06 15:40 [ 字体:   ]

惠生堤,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二坝镇东南,无为长江大堤下段,是抗日战争时期皖中抗日根据地著名的水利工程。该堤因革命烈士吕惠生而得名。




吕惠生(1902—1945),无为市十里墩镇人。1926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农业大学。19415月,任中共无为地委领导下的无为县县长,后兼无为县人民抗日自卫军总队队长。19427月,出任中共皖中行政公署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惠生堤原名黄丝滩很早以前,巢湖流域广泛流传形容黄丝滩江堤险峻的民谣:破了黄丝滩,水淹巢县卧牛山。从清朝同治八年至民国二十年,长江发大水,而多次决堤溃口。一线单堤、七邑生命严重威胁着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943年,皖中行政行署成立皖中水利委员会,决定实施黄丝滩江堤工程,行署主任吕惠生兼任水利委员会主任。他把这一伟大的水利建设工程作为为了防御水患、获得安全,为了保障生产,长期抗战。为了巩固发展皖中抗日民主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建国成功的大事对待。他亲自勘察设计,与民工同生活、共战斗,冒着日军飞机轰炸的危险,挖土、挑担、打夯苦战211天,填埋沿堤大小沟塘30多处,完成土方40.4万立方米筑成一条长7.5千米,高6.6米,底宽40米的牢固江堤。据当时工程竣工报告:此次退建后,新堤(走向)已几乎与江水(流向)平行,堤身不再受江水冲击。新堤较以往任何一次筑堤都坚实。江堤的顺利建成,使舒城、无为、巢县、含山、和县、庐江、肥东、合肥等七县一市,300万亩农田免遭水患。

194456日,皖中抗日根据地党政军各界代表召开了隆重的黄丝滩退建新堤落成典礼。当时的新四军七师政委曾希圣称赞为:皖中劳动人民的惊人奇迹的宏大水利工程。同年530日,延安《解放日报》以《华中各地大兴水利,皖中黄丝滩大堤竣工》为题,对这个壮举作了长篇报道,称:通过这项工程,抗日民主政府在皖中人民心目中树立了更崇高的威望。为表彰吕惠生在兴建黄丝滩江堤中作出的卓越贡献,经皖中区党委批准,此段江堤命名为惠生堤

19459月皖江行署北撤,吕惠生乘船转移时不幸被原日伪无为县县长胡正纲部逮捕,关进南京六浪桥监狱。19451113日深夜,被国民党暗害于六浪桥畔。江南,吕惠生遗骸被找到,安葬于无为市绣溪公园内。

惠生堤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丰功铭记在人民心中,伟绩载入史册。八十年过去,仍然是七县一市的绿色屏障成为沿江人民防洪的坚固壁垒。滚滚长江东逝水,永远讲述着英雄业绩。

作者:赵同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