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救助 守“未”成长
——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下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去年以来,芜湖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建设为契机,创新构建"1+4+N联动"救助模式,通过市级统筹、区县协同、跨省联动的立体化救助网络,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质增效。近日,通过这一机制成功救助的3名贵州籍未成年人案例,成为区域一体化救助实践的生动注脚。
市县协同,构建一体化转介流程。2月22日,湾沚区救助站在接到公安部门转介3名贵州籍未成年人后,为了让他们得到更好的生活照料,立即启动“市县联动”救助程序。依托试点建立的标准化转介流程,在完成初步身份核查后,通过救助信息系统,将未成年人转介至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市未保中心。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救助服务流程,为他们提供全面、及时的救助帮扶,确保了受助未成年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适宜的救助服务。
专业赋能,打造标准化服务体系。在长期的救助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来中心的受助未成年人主要存在缺少关爱、行为偏差、心理问题、辍学打工等问题。为此,中心采取“社工+救助”模式,组建了一支专业评估社工团队,建立了“一案一策”、“一案一人”、“一案一服务”的服务机制,社工结合未成年人实际情况制定服务内容。到站以后,中心社工详细了解了每一位未成年人的情况,给予心理关爱,为他们提供住宿、饮食及必要的生活用品。未成年人受助期间,中心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对他们进行专业评估,提供情绪抚慰、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
精心策划,拓展多维服务路径。中心此次为同行的三人开展了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服务,专业心理咨询师利用曼陀罗绘画方式给予团体心理辅导服务,通过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支撑。并采用专业的社工小组工作方法为他们开展社工服务,组织了普法宣讲、手绘草帽、积木搭建等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他们共同成长。中心科学评估、精准施策,确保每一位身处困境的未成年人都能获得及时、精准且有效的帮助。
跨省联动,完善全链条保护闭环。在确认未成年人户籍信息后,市未保中心立即启动跨省协作机制:一方面通过全国救助管理系统,与贵州毕节未保中心建立联系,商议移交事项,另一方面组建护送小组,制定交通转运方案。2月26日完成与贵阳市未保中心的工作交接时,不仅移交了完整的服务记录和评估报告,还提出了可行性意见,谨请教育督促监护人履行监护义务,从源头预防再次受困,推动建立"源头预防-异地救助-属地跟踪"的全链条保护模式。
今年以来,中心已救助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未成年人22名。下一步,中心将秉持“以人为本,暖心救助”的核心理念,让更多困境儿童在区域协作机制下获得及时、专业、温暖的救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