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社村同行 振兴芜优”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民政局、乡村振兴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办公室、社会事业局,三山经开区人社局、乡村振兴局,各市级社会组织:
现将《“社村同行 振兴芜优”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芜湖市民政局 芜湖市乡村振兴局
2022年8月15日
“社村同行 振兴芜优”社会组织助力
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既是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重要体现和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也是实干成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广阔舞台。根据省民政厅、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芜湖实际,决定实施“社村同行 振兴芜优”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依法推进、社会协同原则,坚定共同富裕方向,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实施示范工程,面向全市特别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具体名单见附件),开展不少于30个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项目,打造不少于5个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品牌,推广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先进典型,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动员引导全市社会组织积极投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全市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二、主要内容
聚焦“五大振兴”,围绕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乡村治理等领域重点任务,开展“六项行动”,推动全市社会组织依据各自章程、业务范围和专长优势,开展专业化、个性化、品牌化特色助力活动。
(一)“产业助力”行动。以行业协会商会类、农业农村类、科技类等社会组织为重点,支持其根据帮扶村需要,调动行业技术和信息资源,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技改、销售等开展对口帮扶服务,帮助建立乡村产业发展基地,培育壮大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等乡村特色产业,促进镇村联动发展,实现加工在乡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助力把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二)“人才助力”行动。以培训类、科技类、学术类社会组织和基金会等慈善组织为重点,支持其发挥专业、资金、技术优势,助推法律服务、社工服务、志愿服务、技改服务等多种人才扎根乡村、赋能乡村,围绕农产品种养、加工、销售,开展科技服务、法律服务、社会服务等人才支持和教育培训,帮助培养一批技术型农民,以人才振兴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致富。
(三)“消费助力”行动。以行业协会商会类、网络电商类社会组织、民办学校医院等社会服务机构为重点,支持其带头购买帮扶村农产品,动员引导爱心会员企业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发挥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扩大销售市场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鼓励食品、粮食、蔬果等农产品相关行业协会商会,发动会员企业购买帮扶村农产品并视情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帮助拓展销售渠道,助力消费助农兴农。
(四)“慈善助力”行动。以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和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等为重点,支持其创新与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机制,围绕低收入人口,特别是特困供养人员、留守老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和残疾人等服务对象,开展救助帮扶、心理慰藉、生活照护、学习辅导、康复护理等服务,助力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五)“文化助力”行动。以文艺类、体育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和农村社区社会组织为重点,支持其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体育竞赛、民俗展演、非遗展示、文旅宣传等活动,推动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文化、村镇文化。倡导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喜事简办等时代新凤,革除高价彩礼、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六)“治理助力”行动。以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和枢纽型农村社区社会组织为重点,支持其加大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引导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协助村民委员会带动村民有序参与基层群众自治实践,搭建完善农村事务协商平台,拓展村民利益表达渠道,协助开展矛盾纠纷化解、疫情防控、反诈骗、反传销、防黄赌毒等工作。促进乡村“三治融合”。
三、实施方式
自2022年至2025年,每年择优遴选不少于10个重点项目,采取帮扶村按需“点单”、民政和乡村振兴部门帮助“派单”、社会组织自愿“接单”、受益对象“评单”方式实施,确保帮扶工作靶向化、精准化、智能化发展。
(一)动员引导一批。动员引导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基础的社会组织,结合擅长领域、公益意愿和已开展的帮扶活动,积极认领项目并独立开展帮扶活动。
(二)鼓励捐赠一批。支持有能力、有意愿的基金会及各类慈善组织、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合力出资设立“社村同行 振兴芜优”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帮扶项目。
(三)牵手合作一批。对经济实力不足但有认领帮扶意愿且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社会组织,按照《慈善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帮助其与具备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开展项目合作,通过向社会公开募捐方式筹集资金开展帮扶活动。
(四)资助开展一批。由市民政局、市乡村振兴局确定重点项目,通过公益创投方式组织社会组织设计项目方案并申报,对评定项目通过专项基金给予一定资助,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项目实施。
四、实施步骤
自2023年起原则上每年初制定本年度工作方案,启动项目征集入库工作,5月底前完成项目推介、申报、评审等工作,6月份启动实施,次年3月份完成结项工作。2022年主要分以下步骤实施。
(一)调研摸底(2022年8月)。市民政局负责面向全市社会组织开展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调查摸底工作,市乡村振兴局负责面向重点帮扶村初步征集项目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10个左右帮扶项目,达成初步合作协议。
(二)启动实施(2022年9月)。举行“社村同行 振兴芜优”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发布专项行动有关情况,邀请部分帮扶村和社会组织进行项目推荐、经验做法介绍等,现场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捐赠活动,正式启动项目实施。独立实施和牵手合作项目,定期汇报项目实施进展和项目成效;承接资助项目的社会组织根据具体申报项目要求,接受第三方督导、评估和项目验收等。评估结果将作为社会组织接续实施项目、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参考。
(三)总结验收(2023年3月)。开展项目结项评估,积极推荐优秀的社会组织和优秀项目参加有关评先评优活动。召开项目总结交流会暨2023年项目启动会,集中进行成果展示、宣传交流、经验推广等,并启动实施2023年专项行动项目。
五、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民政局、市乡村振兴局将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便利、创造条件。由市民政局、市乡村振兴局委托市慈善总会法具体负责“社村同行 振兴芜优”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基金的设立和管理,确保基金分配使用公正公开、透明规范;委托市社会组织促进会发挥好居中协调作用,安排专人负责项目对接,确保项目管理规范。
(二)广泛动员引导。通过发布倡议、宣传报道等方式动员全市社会组织结合自身特长,积极主动参与。鼓励专业型、学术型的行业协会和社会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服务,鼓励新媒体、宣传类行业协会为实施项目提供宣传支持服务,鼓励枢纽型、学术型、专业型社会组织为项目组织实施、人员培训、项目督导评估等提供项目支持服务。
(三)加强总结推广。适时举办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经验交流会,开展项目创新大赛、优秀案例评选等,讲好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故事,及时总结提炼创新经验做法,形成可借鉴可复制长效机制。通过表扬通报、典型选树、案例宣传等方式,提高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广泛性、积极性、主动性,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附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名单
附件:
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名单
序号 |
村名 |
类型 |
1 |
无为市无城镇仓头社区 |
脱贫村 |
2 |
无为市无城镇七里村 |
脱贫村 |
3 |
无为市陡沟镇贵山村 |
脱贫村 |
4 |
无为市陡沟镇双圩村 |
脱贫村 |
5 |
无为市陡沟镇金李村 |
脱贫村 |
6 |
无为市陡沟镇裕兴村 |
脱贫村 |
7 |
无为市福渡镇周闸村 |
脱贫村 |
8 |
无为市泥汊镇韩庙村 |
脱贫村 |
9 |
无为市泥汊镇永安村 |
脱贫村 |
10 |
无为市泥汊镇新板桥村 |
脱贫村 |
11 |
无为市高沟镇健全村 |
脱贫村 |
12 |
无为市姚沟镇南都村 |
脱贫村 |
13 |
无为市姚沟镇太白村 |
脱贫村 |
14 |
无为市刘渡镇农林村 |
脱贫村 |
15 |
无为市刘渡镇凤凰颈社区 |
脱贫村 |
16 |
无为市刘渡镇庆丰村 |
脱贫村 |
17 |
无为市襄安镇沈马村 |
脱贫村 |
18 |
无为市襄安镇新生村 |
脱贫村 |
19 |
无为市襄安镇文思村 |
脱贫村 |
20 |
无为市十里墩镇社令村 |
脱贫村 |
21 |
无为市泉塘镇金牛村 |
脱贫村 |
22 |
无为市泉塘镇泉塘社区 |
脱贫村 |
23 |
无为市泉塘镇青龙村 |
脱贫村 |
24 |
无为市泉塘镇临河村 |
脱贫村 |
25 |
无为市蜀山镇石岗村 |
脱贫村 |
26 |
无为市蜀山镇凤凰山村 |
脱贫村 |
27 |
无为市蜀山镇白湖村 |
脱贫村 |
28 |
无为市蜀山镇关河村 |
脱贫村 |
29 |
无为市蜀山镇杨桥村 |
脱贫村 |
30 |
无为市洪巷镇龙泉村 |
脱贫村 |
31 |
无为市洪巷镇青岗村 |
脱贫村 |
32 |
无为市洪巷镇双丰村 |
脱贫村 |
33 |
无为市牛埠镇蔚山村 |
脱贫村 |
34 |
无为市牛埠镇黄柏村 |
脱贫村 |
35 |
无为市牛埠镇新墩村 |
脱贫村 |
36 |
无为市牛埠镇牛埠社区 |
脱贫村 |
37 |
无为市牛埠镇土桥社区 |
脱贫村 |
38 |
无为市昆山镇汪田村 |
脱贫村 |
39 |
无为市昆山镇涧李村 |
脱贫村 |
40 |
无为市昆山镇双河村 |
脱贫村 |
41 |
无为市鹤毛镇岳山村 |
脱贫村 |
42 |
无为市鹤毛镇星旗村 |
脱贫村 |
43 |
无为市开城镇旺盛村 |
脱贫村 |
44 |
无为市开城镇幸福村 |
脱贫村 |
45 |
无为市开城镇大同村 |
脱贫村 |
46 |
无为市开城镇先锋村 |
脱贫村 |
47 |
无为市赫店镇宏林村 |
脱贫村 |
48 |
无为市赫店镇留桥村 |
脱贫村 |
49 |
无为市严桥镇尚礼社区 |
脱贫村 |
50 |
无为市严桥镇走马村 |
脱贫村 |
51 |
无为市严桥镇明堂村 |
脱贫村 |
52 |
无为市严桥镇象山村 |
脱贫村 |
53 |
无为市严桥镇福泉村 |
脱贫村 |
54 |
无为市严桥镇龙林村 |
脱贫村 |
55 |
无为市红庙镇正岗村 |
脱贫村 |
56 |
无为市红庙镇横塘村 |
脱贫村 |
57 |
无为市红庙镇闸北村 |
脱贫村 |
58 |
无为市石涧镇柴林村 |
脱贫村 |
59 |
无为市石涧镇天花村 |
脱贫村 |
60 |
无为市石涧镇二龙村 |
脱贫村 |
61 |
无为市石涧镇范庄村 |
脱贫村 |
62 |
无为市石涧镇柘城村 |
脱贫村 |
63 |
无为市严桥镇平定村 |
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 |
64 |
无为市十里墩镇观音村 |
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 |
65 |
无为市泥汊镇新兴村 |
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 |
66 |
无为市无城镇黄汰村 |
乡村振兴示范村(脱贫村) |
67 |
无为市开城镇都督村 |
乡村振兴示范村 |
68 |
无为市红庙镇海云村 |
乡村振兴示范村 |
69 |
南陵县籍山镇长乐村 |
脱贫村 |
70 |
南陵县许镇镇黄墓村 |
脱贫村 |
71 |
南陵县弋江镇凤洲村 |
脱贫村 |
72 |
南陵县三里镇新义村 |
脱贫村 |
73 |
南陵县何湾镇黄山村 |
脱贫村 |
74 |
南陵县工山镇乔村村 |
脱贫村 |
75 |
南陵县家发镇滨玉村 |
脱贫村 |
76 |
南陵县烟墩镇海井村 |
脱贫村 |
77 |
南陵县何湾镇涧滩村 |
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 |
78 |
南陵县籍山镇长塘村 |
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 |
79 |
南陵县三里镇热爱村 |
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 |
80 |
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 |
乡村振兴示范村 |
81 |
南陵县许镇镇许镇村 |
乡村振兴示范村 |
82 |
南陵县工山镇桃园村 |
乡村振兴示范村 |
83 |
镜湖区方村街道马厂村 |
乡村振兴示范村 |
84 |
鸠江区沈巷镇新坝村 |
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 |
85 |
鸠江区白茆镇套北村 |
乡村振兴示范村 |
86 |
鸠江区沈巷镇双坝村 |
乡村振兴示范村 |
87 |
弋江区白马街道新义村 |
乡村振兴示范村 |
88 |
湾沚区红杨镇周桥村 |
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 |
89 |
湾沚区湾沚镇桃园村 |
乡村振兴示范村 |
90 |
湾沚区六郎镇北陶村 |
乡村振兴示范村 |
91 |
繁昌区平铺镇蔡铺村 |
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 |
92 |
繁昌区峨山镇童坝村 |
乡村振兴示范村 |
93 |
繁昌区繁阳镇缸窑村 |
乡村振兴示范村 |
94 |
三山经开区峨桥镇山湖村 |
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