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芜湖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1-10 09:26信息来源: 芜湖市民政局阅读次数:编辑:叶亚运 字体:【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三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现将《芜湖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芜湖市民政局    芜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1月9日




芜湖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安徽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芜湖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等,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紧紧围绕加强和创新城乡社区治理,积极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统筹发展与治理,逐步探索形成具有芜湖特色的基层治理发展路径。市本级被列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镜湖区、鸠江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鸠江区沈巷镇八角村被评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建设单位湾沚区被评为“全省三治融合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单位”。市本级“互联网+社区治理”鸠江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模式被评为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大成果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主任“一肩挑”比例逐步提高,党领导下的基层民主实践深入推进。市县两级社区治理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发挥显著,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和“三社联动”机制有效建立,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全市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和城乡社区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超30平方米。农村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全覆盖,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平均超过300平方米。

——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全市城乡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城市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持续优化,基层公共服务更加精细便捷。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涵盖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法律、安全等领域的社区公共服务扩面提质,面向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群体的特定服务更加丰富。

——服务队伍持续优化。全市936个村(社区)同步换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更加合理、文化层次明显提高。扎实开展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普遍轮训、乡级日常教育培训,社区工作者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服务机制日益成熟。深化三社联动机制,开展市级三社联动试点示范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途径,建立社区组织发现居民需求、统筹设计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的工作体系,持续激发社区创新活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指示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建引领关键,以增进人民福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政府主导、城乡统筹和数字赋能,强化多元共治、协调推进和科技支撑,不断创新社区服务机制,增加社区服务供给,提升社区服务品质,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民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二)主要目标2025年,基本建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城乡社区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党建引领更加突出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等主体作用,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格局。

——服务设施更加健全。补齐城乡社区服务设施短板,优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布局,促进社区服务资源高效配置和有效辐射。城乡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基本形成城市社区一刻钟生活服务圈

——服务手段更加智慧。整合城乡社区数据资源,完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提升数字技术在政策宣传、民情沟通、便民服务、居民参与等多场景中的应用。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制定我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和评价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构建网络+网格芜湖基层治理模式。

——服务队伍更加壮大。建设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全科服务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作用发挥。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慈善组织、市场主体提供多样化专业化、品质化社区服务。

——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应群众新期待新要求,不断扩大城乡社区服务有效供给,为民、便民、安民有效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更加成熟,实现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专栏1 :芜湖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发展指标

序号

    

单位

2025

1

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

%

100

2

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

%

≥10

3

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

≥35

4

居民活动区域面积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比例

%

≥60

5

城市社区政务通用自助服务覆盖率

%

100

6

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

≥18

、重点任务

(一)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制机制

1完善党建引领体制机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镇(街)党(工)委牵头、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压紧压实镇(街)党(工)委责任。深化村(社区)党组织引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导,村(社区)居民为主体,群团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体制机制,协同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村(居)民委员会主导的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围绕居民群众关心的服务事项广泛开展议事协商。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拓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社区资源,推进服务群众活动常态化。广泛开展干部下派、到社区报到工作,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依托先锋驿站建设,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网格)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主委员会成员,鼓励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党员负责人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

2完善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依托社区统一划分综合网格,根据所辖范围、楼栋分布、人口密度、党员分布等情况,兼顾管理需求和现状,合理划分单元网格。将社区内政法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消防安全、劳动保障监察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网格员队伍。以减负增效为导向,明确网格管理服务事项,完善网格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工作机制,促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居民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

3.健全即时响应机制推广接诉即办等基层经验,鼓励社区服务设施工作日延时开放和周六、周日常态化开放,群众关切事项应开展24小时线上服务,保留必要线下办事服务渠道,及时响应居民需求。完善社区应急响应与常态化服务有效衔接机制加强社区应急服务能力建设,开展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和志愿服务应急队伍培训,组织重大事件、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等应急演练提高社区应急处置能力和居民组织化参与能力。完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处置、反馈的闭环管控机制。完善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应急队伍培训机制,提高对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风险防控能力,确保遇有情况能够及时有效妥善处置。

4.创新多方参与机制。强化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主体地位,以县市区、开发区为单位统筹整合面向社区的资金、项目等服务资源,规范镇(街)面向村(社区)的服务事项,以村(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确保村(社区)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增强城乡社区自我服务能力,将参与社区服务融入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鼓励居民群众服务社区、帮助邻里。整合、开放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统筹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社会工作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服务平台建设,通过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积分激励等项目化机制,引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吸纳社区志愿力量、慈善资源参与社区服务。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运用社会工作理念提升社区治理质效。






专栏2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行动

1.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着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到2025年,每个城市社区拥有经常性参与社区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12个以上,每个农村社区拥有经常性参与社区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6个以上;至少形成20个品牌社区社会组织和品牌服务项目。

2.大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行动。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在全市80%以上的城乡社区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点,搭建志愿服务组织(者)、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对接平台,以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困难群体等为重点服务对象,大力开展志愿服务和邻里互助,打造一批志愿服务示范社区。

3.创新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助等方式,逐步实现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全覆盖;在有条件的城市社区建立社会工作服务室,发挥开展社区服务专业示范项目、带动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发展等积极作用。

4.有序推进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行动。探索形成社区组织发现居民需求、统筹设计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参与、链接社会慈善资源于一体的五社联动社区服务体系。

(二)夯实社区服务基础

1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优化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布局新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用房配建与建设项目实行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补齐农村社区和城市老旧社区服务设施短板。支持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开辟空间用于养老服务,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毗邻建设,推进社区服务设施适老化、适儿化和无障碍建设,打造亲情化、人性化服务环境。提倡一室多用,提高使用效益。农村社区要合理规划群众举办红白喜事等活动的公共场所。建设街道级社区级两级中心(宜邻中心),打造为民、便民、利民、快捷高效的服务平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加快社区服务数字化建设打造网络+网格基层治理模式,构建以网格为单元、数据为核心、信息处理为目标的信息数据资源池,形成覆盖全市、连接顺畅、信息互联、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以互联网+为创新引擎,以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为重点,根据“1+1+1+6+X”智慧社区总体架构,打造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围绕党建社区、平安社区、智治社区、效能社区、共治社区、幸福社区六大领域功能,不断拓展数字化场景。



专栏3 智慧社区建设行动

1.围绕芜湖市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需求,构建数据驱动、智慧先进、开放可拓展的“1+1+1+6+X”智慧社区总体架构:“1”套智能基础设施、“1”套数据资源体系、“1”个一体化智慧社区平台、“6”大智慧社区领域(社区党建、社区安全、社区政务、社区管理、社区共治、社区服务)、“X”个智慧化场景应用。

2.推进信息系统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创新打造以党建为引领的平安社区”“效能社区”“智治社区”“共治社区”“幸福社区,推进社区基础设施标准化、行政事务协同化、服务管理集成化、居民生活现代化,全面提升居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3.先试点后推广。2022年底前,以智慧社区标准,打造3个示范样板社区、3个试点小区和10个智慧安防小区。全面总结智慧社区试点经验和成果并推广提升,2025年前在全市建成一批智慧社区示范点,制定我市智慧社区指导标准和评估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智慧化工作模式。

3加强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全面落实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资格联审机制,依法依规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继续做好社区工作者招录、培养工作,推动实现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以上。提高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每年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定向招录(聘)符合条件的社区党组织书记。鼓励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等职业水平考试及参加学历教育。组织实施全科社工队伍建设行动,增强社区服务人才供给。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推动城乡社区配备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面向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专业服务。推进驻社区法律顾问、专职人民调解员、灾害信息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教育人员、家政服务人员、就业服务专业人员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经常性招募与应急性招募相结合、社会化招募与组织化招募并举的招募机制,鼓励和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组织化、规范化、常态化社区志愿服务。积极培育宣讲、文明实践、治安防范、应急、医疗、消防、救援、科技、禁毒等各类专业志愿者队伍。


专栏4 社区人才队伍建设行动

1.开展社区工作者培训行动。按照岗位职责和不同层次,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会同民政等有关部门对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进行履职培训,每年至少培训一次,每年集中轮训时间不少于3天;街道(镇)党(工)委负责统筹培训其他社区工作者,每两年至少轮训一次。

2.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推动建立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鼓励具有社会工作专业任职资格专业人才报考社区工作者。将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技能纳入城乡社区工作培训应知应会内容,鼓励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评价,到2025年,全市每个城市社区工作者持有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证书的人才不少于3人。

3.社区志愿者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动员组织党员、团员、公职人员、高校学生以及具有专业技能的各类人才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并且进行注册登记,优化社区志愿者人才结构。加强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培训指导,增强社区志愿者的服务能力

(三)推动城乡社区服务高效便捷

1.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水平围绕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和文体服务有保障目标,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村(社区)下沉。探索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送餐上门服务等助餐服务新模式;鼓励新老社区建设嵌入式、分布式、连锁化、专业化的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安排幼儿托育服务建设用地,配置建设相应规模的托育设施;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全面完成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以及中心村卫生室建设,确保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落实就业促进行动,在有条件社区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空间,着力打造三公里就业圈。

2.优化社区便民服务供给全面推进城市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服务便利化。进一步引导社会力量、市场主体发展社区养老、托育、维修、家政、餐饮、零售、美容美发、物流配送、快递、资源回收等便民服务项目,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整合社区便民服务和商业服务,大力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引导社区超市、农贸市场、家政、快递、家电维修、洗衣缝补等便民利民服务集聚发展,开展项目化、一站式集成服务。支持社区服务企业发展,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社区生活服务,创新社区商业经营模式,培育社区服务品牌企业。发展城乡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做实做深红色物业,加强社区党组织对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构建联动协作、共商事务的四位一体物业管理协调运行机制。开展社区家庭服务,重点扶持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托育服务、家政服务、基层卫生健康服务四种服务业态。

3.强化社区安民服务功能。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村(社区)制定实施务实管用的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发挥村(居)民委员会下属治安保卫、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完善社区民警主导的社会治安群防群治体系,做好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健全完善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信访制度。完善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强化对社区矫正、社区戒毒、刑满释放人员帮扶服务。开展安全教育,做好洪涝、地震、用气、用电、用火等防灾减灾救灾、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工作。提升村(社区)应急服务能力,拓展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推进农村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基本全覆盖,健全完善微型消防站(点)。充分发挥五社联动机制作用,加快镇(街)社会工作站建设,面向城乡社区居民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以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妇女以及困难群体等为重点对象,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专栏5 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1.社区固本强基行动。健全以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基础的村(社区)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体系。常态化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积极开展城乡社区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力所能及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2.社区养老服务行动。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组网建设运营,支持12个县(市、区)建设连锁化运营、标准化管理的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站、社会工作站等开展居家高龄、独居、不能自理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社区探访,周探访率实现100%。健全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探访机制,社区周探访率实现100%

3.社区未成年人关爱行动。推动建设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达50%,村(居)儿童主任配备率达100%。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普遍建立青年之家、校外实践教育场所,根据居民需要开设“4点半课堂和寒暑假集中看护服务,拓展社区托育服务,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城乡社区服务体系。

4.社区助残服务行动。培育发展残疾人社会服务组织。严格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政策,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通过托养、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或社会化的照护服务。

5.社区就业服务行动。依托就业芜优一体化服务平台,创新打造覆盖全市城市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新模式。以社区三公里范围内的劳动者、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在全市城市社区广泛开展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帮助服务对象在三公里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就业。

6.社区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科普服务行动。结合公共绿地、商业文化建筑、社区中心等,培育特色公共文化艺术空间,开展多样化、特色化、本土化的展演展示活动。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优质服务基层行,全面提升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促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加快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工作,科学规划布局,结合群众需求,突出服务特色。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城市社区一刻钟健身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保持在37.2%。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高质量办好年度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组织开展科普进村(社区)服务活动,提升居民群众科普水平。

7.平安社区建设行动。深入推广社区一区一警两辅和农村一村一辅警模式,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保障,推动警务室与村(社区)两委同址办公,加强村(社区)综治中心建设,配齐必要装备设施,开展平安社区(村)建设活动。

8.法律服务社区行动。深化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确保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发展壮大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人民调解员队伍。深化普法宣传教育、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持续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

9.社区应急服务行动。依托村(社区)两委健全村(社区)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预案,每个村(社区)培育1名灾害信息员。探索构建在应急状态下,由村(社区)两委统筹调配本区域各类资源和力量,组织推行应急工作的运行机制。

10.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行动。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落实村(社区)协商制度,建立健全居民需求、服务资源、民生项目三项清单制度,实现资源和需求有效对接,推进城乡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四)融入长三角社区服务一体化发展

1.参与长三角社区服务联动对接聚焦长三角社区服务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社区服务资源共享、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开放、智慧治理平台对接、社区对口见学、社区工作者挂职交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联动、社会工作联盟体等联动对接。落实城乡社区服务目录制度,促进城乡社区服务标准衔接和区域统筹。

2参与长三角社区服务协同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社区服务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平台建设,在社区养老、救助、医疗、慈善、社会组织等领域拓展服务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的城市大脑集群,围绕城市精准治理、惠民服务等领域,搭建智慧社区等应用场景,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

3参与长三角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积极参与平安长三角建设。积极参加长三角民政论坛,学习基层治理的经典案例和先进治理经验。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推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市社区治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推动部门之间工作对接、信息共享,形成合力,协商解决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重大问题和重大工作。各县市区、开发区要把规划主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谋划,统筹推进实施各镇(街)、村(社区)要做好具体落实工作。

(二)强化资金保障。按规定落实经费保障,确保村(社区)组织有资金为民办事,确保管理服务有效覆盖常住人口。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公共服务管理等项目。鼓励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慈善捐赠、民办公助等多种渠道筹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资金。

(三)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完善城乡社区服务相关政策规定,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目录和准入制度,全面规范、清理村(居)民委员会出具证明事项,推动村(社区)减负增效。推动各地探索创新城乡现代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服务行业(养老、家政、物业等)等的标准化建设。加快智慧社区建设,加强数字赋能社区服务的指标体系建设。

(四)强化责任落实。各级民政部门要建立健全规划指标任务完成情况监测制度,定期开展综合评估、专项评估和总结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规划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各县市区、镇(街)及有关部门要将规划实施任务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作为改进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推动规划落地落实。


政策咨询 我要问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53-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