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解读

发布时间:2021-11-19 10:35信息来源: 芜湖市民政局阅读次数:编辑:叶亚运 字体:【  

一、起草背景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推动民政规划贯彻落实,提高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各项民政事业持续向好发展,民政工作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发挥了基础性保障作用。

二、制定依据

为推动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奋力谱写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芜湖篇章,依据《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芜湖市委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安徽省“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制定《芜湖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三、工作目标

加速建成制度日益成熟定型、体系不断健全完备、覆盖更为广泛有效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基本社会服务制度不断完善,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具有芜湖特色的现代民政事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四、起草过程

为统筹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市民政局成立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在规划编制初期,开展了多方面调研,为规划编制夯实了基础。在规划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县市区民政部门相关民政机构和相关单位的意见建议,并组织专家进行了规划评审,不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持续汇集力量、形成合力。历经多轮修改,现正式印发。

五、主要内容

《规划》共4章,设置十大专栏,其中2个指标专栏8个重大工程专栏。

规划第一章“发展条件”从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社会福利事业长足进步慈善社会工作蓬勃发展、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活力迸发社会组织发展健康有序、专项社会事务全面提升重点工程项目实现突破、新冠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等10个方面,系统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我市民政事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深入分析“十四五”我市民政事业发展的新机遇挑战。

规划第二章“总体要求”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市民政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规划》从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手,并对标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省厅“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加速建成,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日趋健全,基本社会服务制度不断完善,具有芜湖特色的现代民政事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市民政事业位居全省一流、中部领先。《规划》从基本民生保障制度更加健全有力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更加科学有序、慈善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现代社会组织体系不断健全专项社会服务体系深入推进8个方面确定了“十四五”发展的具体目标。

《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补短板、强弱项,确立16有代表性的主要发展指标,其中5项约束性指标,11项预期性指标,充分体现了“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

规划第三章“主要任务”围绕我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提出“十四五”我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重大工程项目。

完成“八大主要任务”

一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夯实基本民生保障基础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进一步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统筹整合救助资源,增强救助兜底功能,提升救助服务能力,实现社会救助事业更高质量发展。部署了加强大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基本生活救助提升临时救助效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实施智慧救助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水平6个方面任务。

二是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抢抓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机遇,聚焦群众关切,补短板,优结构,重特色,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康养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打造“宜养”城市。部署了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继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设施、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着力补齐农村养老短板、发展壮大养老服务产业、主动融入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6个方面任务。

三是完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发展妇女儿童福利事业。落实儿童保障、未成年人保护和农村留守妇女关爱各项政策,不断优化困境儿童、未成年人和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儿童、未成年人和农村留守妇女关爱工作格局。部署了完善儿童福利保障机制、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机制、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等3个方面任务。

四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既符合新时代要求又彰显芜湖特色的城乡社区治理新局面。部署了健全社区治理体系、提升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做好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社区防控与服务等3个方面任务。

五是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坚持党建引领,优化培育扶持,严格监督管理,探索新时代社会组织发展新模式,构建社会组织发展新格局,不断提升社会组织能力,推动社会组织更好服务芜湖经济社会发展。部署了切实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持续优化社会组织培育支持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机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4个方面任务。

六是推动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促进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加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完善慈善动员机制,提高对慈善募捐监管的效率,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逐步拓展志愿服务发展空间,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治理格局。部署了构建新时代社会工作新局面、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发展等3个方面任务。

七是完善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福利保障体系,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群众关切,紧抓惠民、便民主线,完善基本殡葬服务制度,提高婚姻登记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要。部署了提高助残服务质量、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进一步完善殡葬管理服务、提升婚姻收养服务质量等4个方面任务。

八是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健全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继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不断推进市域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构建适应全市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变化、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区划地名管理体系。部署了合理调整行政区划设置、推动平安边界建设、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等4个方面任务。

实施“八大为民工程”

《规划》以专栏形式,提出实施大为民服务工程。

一是社会救助基础提升工程。完善市、县(市、区)、镇(街)、村(居)委会四级救助网络。加强镇(街)、村(居)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建设,改善镇(街)、村(居)社会救助工作条件,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救助程序标准化,简化救助程序,提高救助工作效率。

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分类明确县、镇(街)、社区(村)养老服务指导(服务)中心功能定位和运营模式,提升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服务能力。完成老旧小区养老服务用房配置,改造提升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每个区(县、市)建设1所标准化的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提升智慧养老服务水平,集聚养老服务资源,建设养老服务业综合园区。完善康养设施,打造4-5家长三角区域健康旅居养老示范基地。

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工程。将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打造为区域儿童福利机构,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由民政部门担任监护责任的孤弃儿童集中养育、治疗、特教、康复、安置等工作。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散居孤儿、社会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临时照料、康复指导、特殊教育、精神慰藉、定期探访、宣传培训等工作。

四是慧社区建设工程。构建数据驱动、智慧先进、开放可拓展的“1+1+1+6+X”智慧社区总体架构,推进信息系统数据融合。2022年底前,打造3个示范样板社区、3个试点小区和10个智慧安防小区。2025年前在全市建成一批智慧社区示范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智慧化工作模式。

五是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程。2023年,实现县(市、区)本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和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全覆盖;到2025年,每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数不少于10个,每个农村社区社会组织数不少于5个。加大项目支持,推动改革创新,发挥积极作用。

六是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镇(街)社会工作站全覆盖。逐步增加专业社会工作岗位的数量,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力争“十四五”末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占总人口比例达3.6‰。

七是市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工程。在南陵县择址新建市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设床位300张,预计投资4500万元。 

八是殡葬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完成市级城市公益性公墓二期建设,建设节地生态型墓穴5000座,预计投资5000万元;新建市殡仪馆集中守灵区,预计投资4000万元。无为市、南陵县、繁昌区、湾沚区续建1座县级城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

  《规划第四章保障措施提出6项措施,以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实落地,如期完成。包括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民政法治建设、健全民政事业投入机制、加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强化规划实施监督